close

                                                       2008.05
台灣現代社造推動,若從「社區總體營造」提出的1995計起,如今早已邁入了第二個社造十年的長路之際,全球化的浪潮威力不減與現代性的入侵滲透更劇,已將整個大社會完全淹沒於此氛圍中。加上近年來整個宜蘭政經結構、社會環境空間劇變,走入田野的訪談、不斷的社造參與中,深覺無ㄧ社會場域能自外於這股驚濤波瀾的衝擊。

   






多年來不斷聽到的「社造宜蘭經驗褪色了嗎!」、「今日宜蘭已失去社造初始絕對領先的優勢」和「下一個宜蘭、台灣的社造何去何從?」等,ㄧ句句的質疑與憂慮道出了現狀,也期許著宜蘭社造的未來。面對如此唯有我們能透過對社造在地實踐的檢視與不斷的反思,再從參與學習和公民行動中成長,才是維續下ㄧ階段社區運動成長與進步源力。

 

    學者曾旭正(2004)在宜蘭縣社造十年研討會上,以接觸宜蘭社造甚多的經歷,曾歸納走過初始的十年,社造場域中的宜蘭經驗是-社區營造普遍被認定的「人、文、地、產、景」五個主體,都有在地特色、創意和專業深度案例呈現。地方政府多部門投入社造,且非營利組織扮演和社區間有機互動、溝通管道。宜蘭營造的「社區感」,小是鄰里、大致全縣,多種尺度皆兼顧。民間社造學習網絡和社區互助系統足見成形,宜蘭成一互動綿密的社會網絡。之外,他隱約指出了宜蘭的社造成果應該是植根在過去社會民主化過程,這塊土地上一場場社會運動激發出的民間社會力,長期灌溉的土壤上。

    若分析、歸納宜蘭地方村里社區,參與社造推動時間長短有別,長則10多年、短則12年,其地緣分布廣及全縣、其社區成員涵蓋各族群。社造推動中的各村里社區,因有著不同地理人文、社會結構、政治生態和社區組織等。這些社區在社造進程中有著不同的啟動動機、操作模式、社區願景、走著不同的圓夢路徑,拼湊出宜蘭社造地圖中的繽紛色彩。至今仍無法將各個別村里社區,完全置於社會運動中同一進程位置,亦無法從整體參與的量直接丈量出整個社造的質。但可以感受的出彼此間綿密的資訊互通、經驗交流和活動相挺,共同參與的互動經驗成長了許多社造工作者、帶動許多社區跨出一大步,也凝聚ㄧ分宜蘭社區共同意識。

    相對照於一般其他縣市的社區營造,大都停留在個別的點與社區進行單打獨鬥的營造,在此宜蘭縣已呈現了村里型社區社造點的全面擴散與社區結盟的雛型呈現。過去由於有著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在地村里社區組織的有機互動、積極參與,相繼有宜蘭縣社區日曆、宜蘭縣社造家族案、區域整合型社造和社區教育深耕案等幾個全縣性的社造案共同參與推動。加上2004年底地方社區主動成立的社造永續協會、之前的社造同學會串聯和社區平安節輪辦等,在在表示一個具體的社造聯盟或網絡已成形。此外,在宜蘭所營造的「社區感」,除了小至村里的建構外,一個宜蘭縣全縣層次的建構認同亦在逐步成形中,因社造機制多種尺度的兼顧,宜蘭縣已成為清楚的社區(曾旭正,200414)。

   

    然而從營造社區、社區意識到社區營造邁向公民社會,這是社區總體營造期待在地實踐打造願景的歷程,也是初始從生活世界經營啟動的社區復振,期許進而能開展出有社會運動意涵的公民運動軌跡展現。社造第二個十年的今日,除卻初始啟動社造社區仍需社造資源挹入扶助外,依然存在許多社造參與只為擠破頭爭取建設經費,完全依賴政府補助款的多寡,來展現百花齊放的社造成果借以自謵。背後往往是經費多多益善的競逐,形成浪費政府的公共投資。依田野觀察社造ㄧ路行來,除卻部分社造工作者個人和事緣聚合社區有前進的公民社會建構認知外,大部分村里型社區的社造推動,皆缺乏自下而上啟動的社會運動進行,所需要提升的社會批判智能與運動性格培養,這是宜蘭的困境相信也是整個台灣社造場域的現狀畢竟從個體思維能提升至集體意識行動,這是一條漫漫長路。然而若因循而下不思反思則將離透過人的改造進而建構新文化新社會新國家之路健行漸遠

    有鑑於此2008年初的台灣社造聯盟宣言,強調未來的社造十年,應從「社區營造」走向「社會改造」,最後回應到社區總體營造是ㄧ場公民運動的初衷。這是期許「社區」參與的過程,強調從在地自主的社區主體,提升公共參與的社會主體,成就社會改造的歷史主體,若能由此前行台灣社造將鋪陳自己的軌跡,建構自己獨特的經驗與價值。

 

 

    

.宜蘭社造的衝擊與展望

    近幾年以來,宜蘭社區空間的社會變遷呈現了巨大的變革-

    隨著地方政府的政權輪替,立法院ㄧ黨獨大的代議異化,中央政權也將於近日改弦易轍,行政首長的決策、領導風格和社造認知,勢必衝擊整個地方社造系統。中央社造政策的更迭,必將改變長久以來資源分配和社造場域已磨合出穩定的權力互動關係,甚至社造政策執行的運作模式。地方社區如何因應?

    雪隧通車交通縮短的時空關係,宜蘭社區在開門之後多元的新移民湧入,傳統的社區面對多元文化的進入,如何抉擇自處營造新社區?社區文化的在地抓力,面對進出不斷的過客帶來的商機與「凝視」,如何維續耕耘文化的本心?

    現代性社會中,現代人的認同意識質變,可以「現代游牧民族」為比喻.認同只願在不同的社會運動議題、個人的需要之間遊走。在短暫的時空中出現的游動社區認同,難以長久、在地參與地緣聚合的村里社區營造。在地陪伴的非營利組織和村里社區組織,如何賡續經營?。

   

    一個個巨大變遷衝擊著宜蘭,也衝擊社造場域中的村里社區和非政府組織,沒有要不要面對的選擇只有選擇要如何面對?或從積極參與中累積社運能量,自己開啟下一個開放的社造場域尋找宜蘭的共同未來社造研討會拋出的幾個議題希望能有社造工作者的參與對話和討論而讓未來社造的開展更寬廣

    「宜蘭經驗」是否褪色?這裡有主觀的認知。「宜蘭價值」是\應否存在\延續?它絕對可以在公共場域中論述。但個人認為宜蘭過去綿綿不斷的民主運動推動,已逐步將一個公共領域開展,能有開放的公共空間可以參與論述與行動。而後風起雲湧的環保運動中,以宜蘭社區主體訴求成功建構出一個新社會發展願景的本土論述,這是長年來宜蘭人共同打造出值得驕傲的公共空間。相信未來的宜蘭社造推動,若能延續過去社會運動歷程累積的經驗與能量,回到社區主體與社會抵抗的社造路朝新社會運動邁進,社造「宜蘭經驗」將更有意義,「宜蘭價值」論述也將更清晰可辨貼近核心。

   

    下一個社造十年走向何方?走向社會抵抗的社造?還是回到生活世界的關照?它依然要回到每一個社區自己的選擇,願走出自己的社造路,一條社造的永續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feng4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