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09
前言-

六月初的村里長、鄉鎮民代表基層選舉結果揭曉當夜,得知新南的慶文兄、香和的老村長、林尾的阿海等等,幾個近年來活躍於縣內社造場域的村里長,皆在基層選舉尋求連任時相繼失利落馬。






猶記得那一刻的錯愕無奈,讓人百感交集良久,想起幾年前與阿里山茶山部落前李村長夜談-同樣是對「選舉無情」的錯愕與無奈,感慨「好心沒好報」的那一幕又活生生的再現,難道基層選舉真的是一場難以理解的政治遊戲?亦或村里社區永遠只是另一個難以擺脫權力競逐的殺戮戰場?

 

    又稱林尾的林美村在隸屬村中的六鄰,多年來寄人籬下依附於三民社區後,才於20019月獨立出來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初始草根味濃、個性豪爽的村長阿海兼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開始啟動社造的腳步。跟上這股縣內社造浪潮,他親自參與訓練歷程嚴謹的社造員培訓案,並集結一群任職各行業的熱心社區義工,以豐沛的社區人力資源,加上丞接不同公部門的社造資源挹入,得以大步邁開腳步迎頭趕上。

社區內現有活躍於全鄉境內負責街道打掃的環保義工隊,除了參與認養跑馬古道和步道的維護、綠美化工作外,也定時配合進行社區內50多個定點作資源回收,其收益替社區組織工作推動提供固定財源支助。記得筆者於8月初的週末清晨,來到社區辦公室進行訪談時,其間不時看著打掃回來汗流浹背卻神清氣爽的義工,喝過茶、寒個喧、打個招呼,忙碌的進出如同在自己家裡一般。而一側牆上登記社區行事曆的白板,更是密密麻麻的記著負責接待單位行程、參訪解說活動、幾個與公部門合作專案執行追蹤進度、即將執行案的協調事宜、、等。

雖短暫的停留,卻在在的感受到推動社區工作的腳步,一時並未因阿海選舉失利卸下村長職務而有所停頓,正如阿海所說的「那一刻不能說沒有感慨,但之前參與社造課程培訓,讓我知道『社造就是實做』而已」,一旁也是環保義工剛打掃回來,忙進忙出打理的阿海嫂蹦出一句「村長沒選上,我還想放鞭炮為家裡高興一下呢!」,不知只是自我解嘲,抑或真為遠離是非圈而慶幸不已。

    目前社區年輕人大都因求學或就業而離鄉背井的多,現有一般住戶大都是在山下有限的農地經營耕作,傳統上種植有茶樹、蔬菜、金棗果樹等,亦或就近依賴打工維持家計為主,長年來社區倒也恬靜自得。近年來山上因高爾夫球場的設立,之後佛光大學進駐與淡江大學招生進行,雖皆位處社區地理上的另一端,然而進出不斷的觀光休閒人潮與年輕學子來去奔馳,山坡植被因大量建築興建改變,導致連串的水土保持憂慮等問題,卻全面向衝擊著社區。

林美社區擁有「縣內最密集的大學城」實當之無愧,但大學、社區與社造的社會互動與連結關係,卻是一個漫長、複雜的互動和調整歷程。他們細述著-

「初始大學自視高高在上,校長回應我們自己要清楚分際學者與社區是兩碼子的事」

「趙校長時會和部分社團走出校園,參與和支援社區活動,總算搭起溝通管道」

「之後,不知剛就任的校長又會如何面對社區的事務!」

過去,似乎校長一人的態度便決定了與社區居民互動的模式,筆著認為社區內的大學在地方化、社區化已來臨的時代,唯有學校在地化融入身處社區,對生活社區事務主動參與,將學校的人事物資源的全面開放共享,進而推動學識研究社區化與在地化,則社區大學城的存在才有意義,而社造的深化也將因社區化大學的加入更有落實的機會。

記得與幾個義工聊及社區參與的心路歷程,總歸一句話「人都住這裡了,社區的事咱們不做,誰來做!況且長年來帶頭的付出的多又不貪不取,咱們社區人就要相挺!」,談到社區發展願景則-

「在社區現有農產資源茶葉、金棗和漂流木等基礎上,推動農產品或積木製作DIY教學,藉以開源增加社區穩定收入」

「希望整建灌溉專用的李寶興圳成一生態溝,讓社區居民生活休閒空間更大」

「但願開辦老人營養午餐設置照顧關懷據點,因應社區逐漸老化,社會照顧機能建立的需要」,雖然社區未來的期待想像不同,但社造的明天他們滿心期待。

倒是令人憂心忡忡的是-希望幾個已經承辦中的重大社造案,極待逐年延續下去,願能不因縣政政黨輪替,亦或村內選舉導致派系惡化恩怨,有所影響或中斷否則將殊為可惜。畢竟從過去一個個社區訪談經驗,以十年所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政策,進行的社會改造運動,欲圖在底層社區建構出以「共利」經營的公民社會,一時實難以撼動百年「積習」的私性社會結構,且難以革除地方政治力滲透出的盤根錯結關係。

加上長年無休止的選舉恩怨延伸,依然滲透存在於血緣親族與生活互動出的鄰里友朋間緊密的私性社會中,對今日大多數的傳統社區言,威權時代政治手段操弄出的派系結構依然,結合著地緣關係劃分的村里型社區,實難以建構出公民社會的想像,於是扭曲的選舉和異化的民主現象便會層出不窮。

雖然公民社會的建構,是社區自主、自為得以實踐完成的基礎,但檢視西方以幾百年才在跌跌撞撞中走出公民社會的雛型,對照日本也是以3050年才走出幾個社造典範。我們不能不真實的認知,今日生活社區中普遍薄弱的社造理念,欲突破社造系統與社會結構的根本矛盾時,社區營造與公民社會必然是在且戰且走的進程中相互建構,可預見其社會衝突是不可避免!

此刻只能祈求讓好人儘早出頭天,也讓有心人帶出更多有心的社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feng4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