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
「石頭一向很難磨,但磨久了總有光亮的一天,之後,放著都能吸引一輩子的欣賞眼光,而煙火雖閃亮光耀,卻只能炫目一時,隨即消逝無蹤。」,這無悔的堅持與信念,讓大隱社區惦惦的走過一條自己的社造路。
三星鄉草湖玉尊宮山腳下,幅員廣闊的大隱社區佔地有9.8平方公里,4300多的居民大都以務農為業,向來生產農作有稻米、上將梨、茶葉、青蔥、白蒜、農藝、畜養等。社區地理範圍涵蓋跨過廣興大橋之後的羅天公路兩側,東臨羅東溪,北伴安農溪與鄉內行健村、大義村、柯林村為鄰,南側背靠草湖山與冬山鄉大進村為界,這裡有山、有溪流、有湧泉、有人氣,他們說:「這裡靠天公疼、地理好、人和諧,走過了一段洪患威脅連連、生活艱困歲月,尋得今日一個安居樂業的好所在」。
民國81年6月,在社區總體營造一辭尚未被提出之際,大隱社區便以當地國小家長會成員為主體,從過去的社區理事會組織,經重新組構自稱成立了「宜蘭縣第一個社區發展協會」。訪談中回憶著初期的社區工作推動,皆以支持學校藝文活動、推動居民生活連結為主,其中諸如長青社團的老人識字班成立多年以來,讓社區的老阿公、阿媽,面對卡拉OK的國字字幕毫不畏縮,新流行曲調中永不缺老人的歌聲。也早在82年就成立全國第一支社區自主運作,扮演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社區巡邏隊,全年無休的70多人執勤團隊,至今延續維護社區安寧工作未曾間斷過。此外推動社區清潔和資源回收的環保義工隊、爲社區居民健康把關的保健志工隊、愛心媽媽等,難以置信的是社區總共有著各自獨立運作正常的13個民間社會團體,罕見的共成立了16個班隊之多。
在一個幅廣、人眾的傳統社區中,本有著過去防堵堤防潰決共患難的歷史記憶、也有著地理上因共用灌溉水建立休戚與共情結,自然而然組構成的原生認同意識。加上近日眾多的次團體、隊伍,透過生活中不斷的活動連結,加上不同組織間不斷的溝通協調磨合,長年來建構了一個交集綿密的社區社會網絡,也過著自己純樸獨立的生活。正如社造員劉先生談到:「長年來惦惦走的大隱社區,不曾特意行銷,致使外人知道有『大隱』地方的人不多,但『大隱社區』卻踏踏實實的生活著,同樣的社區內一般人仍對『社區總體營造』認知有限,但我們社區早已走在內造社造路上,寂寂而行久矣!」。
筆者在相距幾年間,曾多次在不同時段、因不同活動,先後來到大隱社區的不同角落,曾經看到令人賞心悅目的尤加利樹道,因應羅天公路的拓寬消失無形,也經歷過去名為進、出玉尊公廟口華麗牌樓地,爲一條上山新路改變了一向的「進、出廟口」的地名變遷,而寬闊的朝山路開闢後的功能取代,讓腦寮坑古道成為幽靜的登山步道,連過去取材自羅東溪床的烏石板屋,隨著新建築增多而逐漸消失……..。幾年間,卻也隨意看到了聚落一旁,連棟的新住家進駐不斷,一棟棟豪宅別墅在農綠中冒出,社區內增添了自然觀景點,多了陶藝創作與捏麵人薪傳工作坊,近來更看到如火如荼進行全面改建中的國小硬體工程,加上因著特有的湧泉區位,水利會規劃開發的生態教育空間,也有多元經營的休閒農場因應而生….。
隨著大環境的急速變動,社區瞬間有了新風貌,而新住家進駐帶來新居民,新產業的加入,帶來進進出出的新遊客,再再衝擊著一向以依賴傳統農業生產的社區結構,社區生活與社造推動必須迎向新的變動。近年來,縣內風起雲湧的社區總體營造浪潮席捲下,大隱社區跨步而出積極參與了2004年宜蘭縣社區日曆製作,也相繼加入了第四區社造中心和東區社造培育社區,此也顯示了從過去一向的建構內造型生活社區為主,未來會逐步走向綜合型文化產業經營導向-
「過去社區土法煉鋼式的社造,雖然惦惦慢慢走,卻也在不斷的磨合學習中,維繫了一個以和為貴的社造機制,社區組織向來透過選舉前的協調,總是無往不利、少有紛爭,人和是我們社區的一大資源。」
「自己參與了公部門社造案與社造員培訓,有了社區總體營造新概念是一個轉捩點,體認新變局下的社區,必須從生活社區照料以外,進階從核心文化產業中找出升級經濟效益,也就是從社區主體需求出發,迎納政府社造資源釋放有效應用。」
「最近我們一直思索,如何整合社區現有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結合不斷出現的民宿、休閒農場等業者,一齊推銷傳統的農特產品?未來希望開發社區觀光產業,對外行銷有吃、有住、有玩、有觀賞、有DIY學習的旅遊內容,規劃社區境內一個動、靜皆有的套裝行程,帶動新的綜合經濟產業。」
推動觀光產業的想像,則社區下一個社造路,將如何穩健啟步呢!
鑒於過去,每一個社區面對傳統經濟產業沒落、亟欲尋找生機擺脫生計壓力時,因為追求經濟效益的內在強大趨力,以至於讓關於文化活動、地方產業、環境生態、空間景觀等面向規劃,無論是來自專家學者或官方政策的具體規劃實踐,常以吸引觀光客為第一考量。因此觀光客的價值標準與消費慾望,往往成為主宰、支配地方生活方式的指導原則,因而導至地方社區淪至完全喪失發展觀光的主體性,亦喪失維持生活方式的自主性,故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況且社區內不同家庭、成員,因生活經濟依賴方式、生產農作不同,其對社區觀光期待會有所不同,對生活環境、文化生態保存的價值態度亦不一,對外只因於「社區」共同的地理名詞,卻未經過一個民主參與、溝通機制,絕無法輕易以完整的社區共同意識展現光亮的一面。
另外寄託於「社區觀光」產業的推動,成就永續社造的想像,必須面對整個觀光過程中,因循「以客為尊」的傳統觀光產業要求,觀光客的「凝視」常形成觀光行為中的霸權角色,在各面向上展現對社區的不平權的關係。表現在「社區觀光」中時,就是缺乏對社區一般居民生活的基本尊重態度,時刻展現習慣性的「出錢者是爺」的「觀光暴行」,對社區居民生活造成有形與無形的侵害,形成主/客相對地位明顯的不平等。況且觀光客的湧入,衍生社區在治安、垃圾、水源、交通及停車位不足等問題,在社區未能整合出有效的管理辦法或社區缺乏約束力量時,掠奪性的觀光行為,必造成未帶來錢潮,已付出自然、人文生態受傷的慘痛代價。
且對「未準備」好的社區言,因社區觀光行為會對業者與一般居民帶來的收益分配、傷害不等的認知差異,而必然牽動社區內部衝突加劇形成。有鑑於此,下一步急於祈求觀光產業想像的大隱社區,豈能不慎!畢竟石頭欲雕琢完美,除了慢磨還需要細磨功夫底!
走向永續的「社區觀光」經營,如何可能!必須秉持有社區民主參與決策和社區完全主體經營角度的社區總體營造精神,來規範觀光模式進行與觀光空間限定,才能在觀光產業有所成長時,除有更公平的利益共同分享外,也依然能保有社區居民傳統「家」的生活,維繫一個完整的生活社區機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