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02 
如果問你對礁溪鄉玉田村的社區印像是什麼?想必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喧騰一時的「玉田弄獅」留下的風采。

   





民國84年文建會籌劃主導的全國文藝季,農村型的玉田社區延續著過去農閒時居民以拳打腳踢的武術健身和維護家園的武團組織特色,以再現社區「弄獅」文化為啟動社造主軸,藉以聯結過去農村聚落生活點滴和勾連集體記憶。適時的加入台灣第一波村里型社區示範社造行列,ㄧ時獲得了熱烈掌聲的迴響,也成為社造界、媒體一度關注的焦點。

    多年後,慈天宮?前豔麗的弄獅雕像依然槢槢如生,有時茅埔弄獅團會在一些支援地方節慶活動中出現,國小裡也持續有小獅團的傳承教練,只是連結社區的社造擾動已逐漸式微、沉寂多時……

   

    去年,一則標題為「經歷劇變 吳建和要為社會出力」的地方新聞,報導了玉田國小家長會吳會長,長久經營的農機工廠,雖在歷經一場大火肆虐中付出ㄧ炬,但艱辛整理的頓悟後,毫不保留的捐出30多坪空間,提供社區作「學習中心」和社區大學玉田分班使用。之後,玉田學習中心的社造小故事不斷在地方媒體中出現,玉田以一個個社區新印像再再出現,由於教育部的「社區教育學習案」推動,讓筆者能有更多與社區近距接觸,陪伴共成長的機會,看到了再度攪動的玉田社區。

    一年來分享了許多社區成長背後的心情故事,見證了ㄧ齣基於從「人的改造」開始,啟動社區學習的社區復振軌道鋪陳。其中能共分享的是異於一般傳統思維的事緣村里社區概念、新社造組織建構和尋找鄉村學習型社造議題等「另類」社造實踐經驗-

    「從2000年宜蘭社大成立8年來,吳會長是學員中學習態度認真、持續修課不曾中斷和手巧心細能力強的社大模範生。在2005年接下玉田國小家長會後,馬上引介宜蘭社大玉田分班進入社區,從初始借國小教室上課開的兩門課程,到今年在學習中心已開了十門課了。」社大職工們津津樂道宜蘭社大「最大分班」的建班史和ㄧ個社大「模範生」的故事,背後是教育資源缺乏的農村社區的學習需要,正符應了宜蘭社大積極推動社區教育的用心,因此ㄧ拍即合。

 

    ㄧ個有著多元技能、社造智能和心存社區關照的社大人,兼具學區國小家長會長和提供「學習中心」負責人身分的社會關係,讓重新啟動的社造組織核心組構,網絡連結初始大都是從因是同一國小學區的家長會成員和家庭,接著是學校體系代表、鄰近不分年齡階層共同參與成人教育的社大分班成員。「社區學習中心」從一次次社造案推動、接待參訪團隊、承辦會議研習和主動爭取大活動主辦中,透過不斷的籌備討論、執行動員進程裡,逐漸調整、磨合、茁壯

    記得在一次聚會閒談中,ㄧ群人介紹到「府上哪裡?」時,結果是-大部分核心成員皆住在玉田村外的附近村落,訝異之餘似乎更能體認「什麼是社區?」的意涵,社區本來就涵蓋跨越地理,因「共同認同」的事緣連結的ㄧ群人,社區營造工作原本就是從營造「社區」的工作開始的。

  

   「學習中心」設立後,陸續推動以社會文化教育為主軸的內造型社造操作模式,徐徐吹動了古名茅埔沉寂良久的玉田社區。他們用心規劃、執行ㄧ個個「小成本、大意義」的社區活動,生動的內容貼近社區生活,次次抓住媒體焦點-

   從租用一旁五分多的休耕農地,透過老農參與認養開闢有機農園,進而和分班課程結合引進原生種水生植物、用舊材利用打造生態浮島,逐漸打造出一塊可以學習與實踐的生態公園。於是玉田國小的學習教室延伸到窗外,地方耆老和百工長者參與了學童的鄉土課程、共同帶領農村生活體驗,學生連串的向大自然學習的「放養烏鰡草魚,吃福壽螺除害」、「種稻200坪,共同學習插秧、鋤草齊歡欣收割」……

    配合之前社區資源調查從耆老訪談中,尋找到過去鄉村生活中工藝技能與共同記憶資源,延請了地方老技師以「百工教室」方式,推動生活技藝再現與文化傳承的在地知識價值重構。於是熱熱鬧鬧的以打造鴨母船搭乘,社大開學時重現養鴨人家沿河岸拾蛋生活;帶領學童腳踩自作水車引水灌溉,共體驗昔日農事艱辛;老泥水師作可出門的大灶,移動大灶入學校煮湯圓過冬至;因應生態教學活動空間,大伙動手搭環保節源厝;推出自家米酒教作,重溫大灶蒸餾米酒香;……

 

    曾不只ㄧ次聊到「萬一申請案沒過、補助款沒下或人力不夠時,要不要推?怎麼推?」,回答的永遠是爽快的ㄧ句話「頭剃了,就不能喊停。有否補助款的事由上面決定,但錢已填入了!不夠再賺,人不夠再找,不然就放慢腳步一步一步來!」。可喜的是優質社區學習環境建構,學童們能快樂的學習、社區媽媽的活力重拾和地方耆老價值再現,由於沉寂良久的整個社區再度活絡起來,讓逐漸靠攏的ㄧ群社區憨人和社造達人,在學習、社造路上ㄧ路行來並不孤單。

    「阮玉田好久沒這麼熱鬧了!好像鄉下人辦喜事,全社區總動員。」這是今年四月標榜「農情獅藝弄玉田」的宜蘭社大開學典禮在玉田社區熱鬧進行時,ㄧ位社區老者感動的ㄧ句話。細數從參與初始規劃討論、連串籌備會議和活動進行動員支援,除了玉田國小、家長會成員和社大玉田分班各門課學員外,有在地的社區發展協會、茅埔獅團、玉尊宮、慈天宮等社區次團隊,皆全力支持相挺的投入。再再看到從尊重耆老的在地知識價值揚升、關照媽媽學員為主的終身學習和向下紮根文化傳承的社區教育學習啟動,它抓住以老少婦孺居多的農村社區,牽動社會網絡串連的引線,也是凝聚社區意識和重新組織參與的源頭。

   

    從弄獅、學習中心到社區營造,玉田下ㄧ步如何走?社區準備好了沒?

   「其實不少人問到何以玉田分班,開出許多與農耕看似無直接關聯的課程?」吳會長說「除了部分是為提升生活內容需要外,大部分與我們對農業社區未來生計發展認知和期待的需要有關。目前單純的稻米耕作絕無法維持一家生計,玉田下ㄧ代必須以農村景觀面貌和生活文化的元素運用,有效轉型成兼顧服務、生活和生計的休閒農業,我們課程大部分是為他日勢必經營民宿、餐飲等的基礎能力培養。」

    因此玉田分班的從初始開陶藝、刺繡、雕刻、布染和咖啡研磨幾門課,到後來加入家常菜研習、有機蔬菜栽培和人生畢業典禮等課程,早有為社區未來的想像與期望在準備。但他們也體認到未來社區期待與想像的共識,需要公民機制的磨合運作和長時間的醞釀才得以成型,況且目前傳統的農村社區組織與人力結構,面對生計改行和產業轉型的新局面,對個人與社區操作言皆需要新經營觀念、新能力養成和面對投資風險非ㄧ蹴即成,玉田再次啟動的社造路,絕對是一條漫漫長徑。

 

    雖然農村型社區依然擁有依附土地滋長的生活知識和文化價值,保存許多人珍貴的心理原鄉認同與生活回歸原點。但是傳統的結構性社區社會組織和農業人力資源現況,短時間內欲重新進入現代社造體系的規範與有限的社造資源分配激烈爭奪,依然需突破送案審查中不論是細緻專業的計畫書書寫、審查報告面談的能言善道、社造符號語言使用流暢和一些理論詮釋要求的專家等道道「專業高牆」,這是有心的「社造初階班」共同怕面對的無形障礙。現代社造系統中的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等,是否也應體諒正視此問題自動放倒「高牆障礙」,多給予社造新生與農村社區實質的支持、鼓勵。

    陣陣吹動玉田的風,在自我教育學習培力中一點一點的成長突破,走著自己建構的路、走出自己的風格。欣賞這一段漫美的社造軌跡,感受徐徐推動社造的風動之餘,希望有更多的支持、相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feng4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