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
曾有朋友說:「逛羅東街仔一圈,總可以碰到好久不見的親朋好友,走一趟羅東公園總可看到百樣人生」。
逛一趟羅東社區吧! 我們就從中山西路與興東路交叉的浮崙巷口開始,沿著中山路兩旁新舊交陳的建築物,如同交錯的時空之旅。第一眼就是供奉主神帝爺公的奠安宮,三月初三大拜拜依舊,對面是早昔輕便車站原址的幼獅大飯店。沒幾步就是建築古色古香人稱「武廟」,曾是溪南三乩堂之一的勉民堂,末端羅東會館,昔日多少商場交際,在此杯觥交錯,如今早已走過風華,而印象中的打鐵鋪卻早已不見蹤跡了….。
繞進羅東商業中心的”中街”可謂萬商雲集,中正路兩旁銀樓、百貨店、金融機構…,光鮮亮麗撐起了門面,狹小道路車流不息,卻也不失小鎮一份特有的親切感。拐入民生路、店鋪、小販、肉攤的吆喝,這才是市井小民的生活面,不同時段,不同人潮淹沒其中。左轉以早市聞名的中正街,七點不到街道中央早已排滿,來自鄉下的農戶帶著青菜、水果、水蛙、草藥、鯉魚…的不固定攤位,這是不需管制的”徒步區”但寸步難行。穿過昔日的”姓藍仔底”及服飾店連串成的振泰街,來到公園邊,公園路上冰飲店、精品小飾、時尚牛仔、影帶CD,總能看到年青的人潮尋找流行,一旁的雷雄寺達摩祖師眼睜大大的注視著每個過客…。
路底的民權路,左行是傳統的書店街,黃昏時刻不少莘莘學子流連其中。右行一邊長串的羅東夜市,黃昏一開張,吃的、喝的、煎、煮、炒、炸,南北口味應有盡有,肉捲、粉腸、米苔目…任君挑選,總能吸引外來遊客,還有湊熱鬧的”觀光客”。另一邊則是屈臣氏、佐丹奴、Hang-Ten、電影院、速食炸雞…樣樣不缺。這裡容納了五光十色、紅男綠女、新潮流行,這裡總有能留下您腳步的商品、慾望、人情味…。
「公園內永遠不乏年紀大的老人家,成群結黨、遊戲打架的小孩伴和無處可去的流浪漢…」;「憨欽最落魄的時候,就住在羅東公園內的防空洞裡…」。作家黃春明的童年老家就在「浮崙仔」和中正路的「街仔」,當時緊鄰街仔外的就是遼闊的農田。他如同每個在台灣鄉鎮長大的小孩,都看過戲尾,聽歌仔戲經驗;也有機會嬉戲田野,接近農事,更在鄉鎮接壤地,得以看盡百態人生。翻開早期小說「鑼」、「青番公的故事」、「北門街」…,一個個鮮活人物—紅鼻獅仔、青番、阿盛伯、道士…,在此蹦出來被刻畫入微,為這塊土地的一草一木、人事鴻爪留下記錄。
走一趟”街仔”,稍不留意也許您就會錯過經營好幾代的牛舌餅鋪、打金仔店、麵龜店、製作古董級的”富爐”桶店、替人擇日看命的命仙館、中西藥房…,他們見證了羅東的今昔、承載了你我有過的記憶,但是又有幾人知道,曾經這裡有過羅東街役場、豬灶、乞食寮、羅東座、蘭陽戲院、草埔運動場、中陽醫院…等,已走入歷史的空間。
從噶瑪蘭人稱此為「老懂」,漢人譯為「羅東」算起,今日含括羅東、浮崙兩里的老羅東社區,已走過近200年的悠悠歲月,它一直是蘭陽平原,溪南的政治、經濟、生活中心,多少商人在此興起,在此跌落,店家換過一個一個招牌,徒留下心血卻未能留下痕跡。紛沓的街道,踩過數不盡的腳步。分不清是消費者或只是溜躂。每個三月初三,拜拜大遊行與流水席,總是呈現萬頭鑽動的榮景;每個選舉投票前夕,最後一刻掃街,總在此掀起最高潮。老人家永遠是公園真正的主角,總有開講沒完的話題;土地公廟埕前的演講,永遠不乏基本聽眾,實堪稱「民主聖地」;每當歌仔戲上演時,外鄉鎮湧入的老人家,擠滿戲棚下,陪著看戲坐不住的小孩,是否曾經是你、我的身影?
羅東提供了商機、提供了機會,也有無數的艱苦人家,在來來往往的人潮中,艱困的討生活、養兒育女、栽培下一代—「那個歐桑每天從冬山,載自種蔬果趕早市。忙完之後,黃昏又到夜市來幫忙,每天撐到三更半夜。她先生臥病在床,她自己身體也不好」公園的老人說著。那一瞬間,一個遙遠又清晰的影像映入眼簾。那是一個大雨傾盆的清晨,一對母子拖來一板車的豬菜,停佇在民生路口,冷清的街頭、孤伶的身影等候買主,小孩生澀的臉孔夾雜著淚水、雨水…。多年後,每一次再經過那個路口,他總嘗試尋找那熟悉的身影…。
每個社區展現不同風情,每個城鎮唱著各自的曲調。老羅東社區,永遠追逐著流行新風尚,社區結構急遽變化。新住民皆為快速流動人口,追求商業利益,忙於經濟活動,難以累積連貫的社區歷史與文化。老社區固有的人文記憶、歷史空間,將面臨分分被吞噬殆盡的命運,也將失去生命力。
無處依附的共同記憶,終將慢慢成為集體失憶。”羅東街仔”的記憶,承載了多少宜蘭人的成長歷程、生活點滴,該是回饋土地、記錄歷史、參與展現、建構回憶的時刻了。
尋找羅東街仔,尋找我們共同的記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