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6
「今年七月一日,我們社區就要重新劃歸回龜山里了」,一份掩不住的喜悅流露在老少居民的言談間,這是龜山島社區期待已久的大日子。

   


連續幾日的濕冷陰霾,在初露陽光的午後,再度走進頭城鎮大溪里仁澤新村的龜山島社區。200多戶連棟透天厝聚落,住戶呈階梯狀,分布在海濱與丘嶺地間,公共空間極小。雖然東側有車如流水的濱海公路貫穿而過,又仳臨喧嚷不止的大溪漁港,整個靠漁撈維生的漁村社區,卻顯的異常的清靜,似乎自外于週遭紛擾不止的世界。

    1994年全國文藝季「歸來吧!龜山」活動,讓仁澤社區一躍成為全國藝文活動的聖地。緊接著該年底代表宜蘭縣,角逐全國十大環保社區又獲殊榮。本來最讓全體社區居民引領企盼的「媽祖返鄉慶團員」活動,卻反客為主以貴賓登島,媒體記者採訪為優先。本是「原住民」的社區居民,只獲准60人上岸淪為活動陪襯的角色,居民至今難掩失望之情,只嘆「返鄉」路遙。隨著活動落幕,媒體走了,掌聲退了,社區討海人生活依舊,龜山島依然可望不可及。

    「阮一世人都離不開龜山島,搬來之後天天面對的依然是孤懸海上的龜山島,出海捕魚就在龜山島海域。」

    「這裡祭拜的拱蘭宮,每年最熱鬧的『六月十五,請媽祖』,上一代的故事,下一代的傳說都源自龜山島。」

   「這個社區不是親戚就是厝邊、厝後,不然就是頭家、海腳(船家雇用的伙計)的關係,等於生活、討海皆在一起。」

    大家都是龜山人的情結,建構成綿密的心網,傳統的左鄰右舍互相照顧,視為理所當然。「社區公共事務就在『有閒』大家招一下就來幫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簡先生說:「我們社區的事務都靠許多義工的投入,才推動。大家都把社區當做自己的家,社區營造就是讓生活更好,這樣而已。」

    目前有社區媽媽義工,協助推對每天的老人營養午餐,讓白天必須出海討生活的家庭,沒有後顧之憂,也讓走過艱辛歲月的老人家,藉著中午在活動中心的聚餐,得有聊天、鬥嘴鼓的伴。有環保小隊協助維護社區公共區域整潔維護。另外每個星期三晚上是整個社區資源回收時間,從彙整可回收資源到分類,再統一販賣,都有義工們默默投入的身影,而資源回收所得,是目前社區發展協會唯一固定經費來源,扮演聚沙成塔的功能。雖然資源有限,但他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社區內久未修補的巷道能耳目一新、在社區的一角能擁有較大活動空間的社區公園、社區守望相助崗哨能成立……

    「龜山人,討海比人勤奮,生活又節儉,社區居民生活皆過的去。」

    「龜山倒庇蔭我們很多,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龜山島海域的魚特別肥大,過了三貂角以北,魚就變瘦小。」

    目前社區內第三代年輕人,已有部分擔起討海生計的重擔,承襲上一守著龜山島海域,從事近海漁撈。也有一些雖然讀書、求學、工作在外,卻依然心繫鄉里。在「2002年宜蘭縣社區日曆」的編制工作計畫中,就有社區在外求學子弟和社區年輕精英投入,負起薪傳工作。他們更有野心,要由龜山人自己來編撰龜山誌,讓龜山島以真實完整的面貌呈現,這是自主意識的抬頭,也是責任的加重。

    自從民國66年集體遷村後,龜山島的祖厝、村落被任意剷平破壞。如今只剩斷垣殘璧,島上被村民視為神明的毛柿公樹,竟也遭軍方鋸損過,更曾私自畫龜山海域為射擊靶場。而龜山人的返鄉之路,忘似咫尺卻遠如天涯,如今隨著龜山島的開放觀光,海域賞鯨之旅如火如荼的推動,屬於龜山島原住民的龜山人,卻對龜山島的過去、現在,毫無發言權,如果龜山島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遷村前龜山島本即獨立自成龜山里,之後,莫名其妙被合併為大溪里 」

    「爭取回復為龜山里是社區共同決議,經過五年的陳情、抗爭才得以完成這個願望」

    71日,我們要盛大的回龜山島去祭拜祖先,告慰祖靈」

     「飲水思源憶故鄉,同心協力建社區」這是龜山島社區居民多年來的自我期許,建設共同社區,思念共同的故鄉。從仁澤新村、龜山島社區到龜山里,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卻也看到社區居民心靈深處,永遠的認同-阮是龜山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feng4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